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2025年10月27日晚,重庆溯联塑胶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301397,简称“溯联股份”)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及重大投资公告。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突破10亿元大关,同比增幅近两成,经营现金流大幅改善;与此同时,公司在江苏溧阳、安徽芜湖及重庆江北布局的三大项目进展顺利,尤其是重庆江北智能算力液冷项目,将为公司切入高增长新兴赛道注入新动能。

营收稳健扩张,现金流改善凸显运营韧性

财报显示,溯联股份营收端的增长态势平稳,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19.44%;仅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33亿元,同比增长7.72%。虽利润端虽短期承压,但溯联股份的营收增速反映出公司在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保持新能源汽车流体管路、传统汽车塑胶部件等核心业务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即下游车企订单交付稳定、新产品逐步落地。

此外,溯联股份现金流改善显著。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1.8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933.64万元激增725.11%。这一变化背后,是公司营收增长带动回款增加、票据贴现加速资金回笼,及付款节奏优化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公司运营效率提升,也为后续重要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三大项目共投7.81亿元,与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携手新增液冷项目

溯联股份的战略布局也在加速落地。三季报及同期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在江苏溧阳、安徽芜湖、重庆江北三地的重大投资项目进展明确,覆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与智能算力新兴赛道,勾勒出清晰的未来增长蓝图。

(一)溧阳2.8亿项目:年内投产,补位华东新能源产能

早在2023年,溯联股份便决定在江苏溧阳经济开发区投资2.8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流体管路系统智能化工厂。经过两年推进,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该项目已基本完成主体施工,预计今年内就能完成厂房验收、工艺布局并正式投产。项目投产后,将成为公司在华东地区的核心生产基地,进一步贴近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助力公司抢占新能源汽车流体管路市场份额。

(二)芜湖3亿项目:土地落定,打造“生产+研发”双基地

2024年10月,公司加码华东布局,与安徽芜湖三山经济开发区签约,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流体系统智能化工厂及芜湖研发中心。项目预计年内正式开工。不同于单纯的生产基地,芜湖项目兼具“生产+研发”功能——生产端将补充新能源汽车流体系统产能,研发端则将聚焦华东客户需求,加速产品迭代。

(三)重庆江北2.01亿项目:锚定算力液冷及电池热管理

如果说溧阳、芜湖项目是对核心业务的“补强”,那么重庆江北项目则是溯联股份切入新兴赛道的“关键一步”。10月27日,公司公告称,将与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协议,计划投资2.01亿元建设“智能算力液冷研发中心及电池热管理系统研发生产基地”。

据了解,该项目将聚焦两大高增长领域:一方面,针对AI芯片、数据中心服务器的高热密度散热需求,研发液冷板、复合管路等核心部件,提供从材料到系统集成的全栈式液冷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围绕动力电池、电动低空飞行器、储能系统等场景,开发高集成化电池热管理系统,覆盖新能源多元化应用需求。

从进度来看,项目选址位于重庆江北区C03单元,用地面积约40.27亩,需通过“招拍挂”程序获取;按照计划,项目自取得施工许可证起24个月内竣工投产,投产后48个月内实现达产。而在市场方面,溯联股份在智能算力液冷与电池系统热管理均已有重点客户的突破和交付,该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产能。

长期优势深化,向 “多元化高端散热解决方案提供商” 进阶

对于深耕散热与液冷领域多年的溯联股份而言,2025 年三季度既是业绩韧性的 “验证期”,更是技术积累与产能布局的 “兑现攻坚期”。短期来看,营收增长与现金流改善奠定了稳健的经营基础;长期来看,三大项目的逐步落地,将使公司在 “算力液冷+新能源 ” 双赛道实现深度突破,持续巩固行业地位。

在 AI 算力需求爆发、新能源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双重驱动下,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壁垒、完善的产能布局以及跨场景的解决方案能力,溯联股份向 “覆盖新能源、智能算力的多元化高端散热与热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 进阶的速度已明显加快。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